- 陜西的民俗作文 推薦度:
- 陜西的民俗作文 推薦度:
- 陜西的民俗作文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有關(guān)陜西的民俗作文(精選11篇)
在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jié)構(gòu)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jié)尾作文的出現(xiàn)。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陜西的民俗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陜西的民俗作文 1
細(xì)膩、精致、美麗,把樣式與雕刻,民族文化與人物性格結(jié)合在一起,它既是特別的工藝品,也可以組成一部經(jīng)典的雅俗共賞的戲劇。它,是一種具有千年歷史的飾品,它就是皮影。
人們都知道,陜西是皮影的發(fā)源地,但是,你知道皮影是怎么做成的嗎?下面就讓我來介紹一下吧。上等的皮影,首先材質(zhì)就要好,應(yīng)選牛皮或驢皮做材料, 先用一種薄木板把皮子上的毛刮干凈,刮完了要放涼水里浸泡幾個小時,然后拿出來接著刮,一直要刮到皮子變得透明為止。接下來用熱水浸泡皮子,使它變得柔 軟,還要用的不停地揉搓,為的是讓皮子沒有雜質(zhì),這樣雕刻起來就會更加流暢。下面要把軟軟的皮子緊繃繃在木框上晾干,過了幾天后,皮子就會又硬又平了,F(xiàn) 在可以在皮子上雕刻了,人們用一種特殊的炭筆在皮子上畫好形狀,然后把它刻下來,該鏤空的地方要鏤空,這時人們就用鮮艷的染料給皮子上色,上完了還要把刻 好的皮子放入火中烤一烤,這樣會固定顏色。至此,一個美麗復(fù)雜的皮影就誕生了。
皮影大部分都是戲劇中的著名人物,尤其是女子最為美麗。你看那個精心雕琢而成的女子,頭梳羊蘭發(fā),還戴著宮花,耳朵上點綴著一顆金光閃耀的紅寶石, 她身穿錦織云紋袍子,腰間佩帶著丁冬作響的`綠色玉佩,手指為蘭花狀,姿態(tài)顯得大方而端莊。一個個生動精致的皮影,一出出經(jīng)典絕妙的戲劇看得我眼花繚亂。
皮影,它始于漢,興于唐,盛于宋。它鄉(xiāng)土氣息深厚,緊密地結(jié)合著生活,它是受大地水土孕育的工藝品,也包含著文化的精華!笆殖行某惺,人傳世傳人”,皮影也固化劑百姓對美好生活的一種體驗。
陜西的民俗作文 2
提起陜南安康農(nóng)村喝的酒,好多人都知道,這一帶的農(nóng)村喜歡喝一種自家燒的酒,這種純糧食或者純果酒,喝起來酒勁兒柔和,不上頭,不傷身,同時還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原來農(nóng)村條件差,一般招待人只有用自己燒的酒來招待,后來招待貴客一定要用瓶裝酒,顯得氣派有檔次,現(xiàn)在隨著人民飲食結(jié)構(gòu)發(fā)生變化,無論走到那里,高度酒接受的人越來越少,人們都喜歡喝一口農(nóng)村燒的酒,尤其是縣城的人,有機(jī)會就去農(nóng)家樂游玩,順便來上一罐苞谷酒或者柿子酒等,而農(nóng)村人則以自家燒的酒拿出來招待貴客,一是珍貴和尊敬。
說到酒,不能不提醪糟,一種米酒,家里來了人,好客的主人趕緊走進(jìn)廚房,先給客人煮上一碗雞蛋醪糟,所謂“燒喝的”,然后才收拾做飯,把好菜和燒酒拿出來敬奉客人。
陜西的民俗作文 3
今年,我和媽媽去了一趟陜西,那里的民俗可不少呢!
剪紙、陜北民歌……無一不體現(xiàn)陜西的文化民俗之奇特,我最喜歡的,還是“陜西十大怪”。
第一怪:帕帕頭上戴,原意是男女將手帕戴在頭上。男人的帕帕用粗布做成長長的寬布條,可保暖,放些煙草,錢物,必要時還可用來捆東西、背孩子、當(dāng)腰帶。女人習(xí)慣把手帕戴在頭上,即防塵,防雨,防曬,也可擦汗,擦手,包東西,用處可多呢。
第二怪:房子半邊蓋,陜西的房子多為單檐斜坡房,單面門窗,背靠高墻,冬可取暖,夏可遮陽。
第三怪:辣子一道菜,關(guān)中人可以不吃菜,可以不吃雞鴨魚肉,但絕對不能沒有辣子。陜西的'辣椒,又細(xì)又長,顏色鮮紅,俗稱“秦椒”。
第四怪:面條像腰帶,陜西的扯面,又叫“油潑辣子面”,一根寬度可達(dá)七公分,長度在一米以上,極似牛皮腰帶。
第五怪:石頭枕起來,陜西人有些習(xí)慣讓人匪夷所思,他們睡覺不用軟枕頭,而是喜歡找塊磚頭枕上,才能酣然入睡。
第六怪:不坐蹲起來,陜西人的蹲功,在全國可謂數(shù)一數(shù)二,盛夏傍晚,二三十個人蹲在村口閑聊,少則一個多小時,多在三五個小時不起來。
第七怪:烙饃像鍋蓋,陜西的餅叫鍋盔,又大又厚,由于吃時要張大嘴,會不自覺地睜大眼睛,又稱“瞪眼鍋盔”。
第八怪:碗盆分不開,陜西人用的碗特別大,最大的直徑一尺有余。
第九怪:姑娘不對外,關(guān)中平原,姑娘出嫁,都不愿遠(yuǎn)嫁他鄉(xiāng),希望嫁得越近越好,又能照顧雙親。
第十怪:唱戲吼起來,秦腔是一種古老的戲曲,特點是高昂激越,強(qiáng)烈急促,其聲山搖地動,震耳欲聾。
陜西十大怪可真是怪,快去看看吧!
陜西的民俗作文 4
陜西皮影是我國的特色工藝品,今年爸爸出差時給我?guī)Щ貋硪粋皮影。
它大約高25厘米,里面有一個活靈活現(xiàn)的關(guān)羽,他濃眉大眼,一手拿著一把青龍偃月刀,另一只手捋長髯,身上的鎧甲金光閃閃,威風(fēng)凜凜的,真是栩栩如生!
陜西皮影戲起源于漢代以前!逗j栔裰υ~》中有首描寫皮影戲演出的.詩:“張燈作戲調(diào)翻新,顧曩徘徊知逼真。環(huán)佩珊珊連步穩(wěn),帳前活見李夫人。”這是皮影戲的初級階段而鼎盛期為唐代。皮影造型優(yōu)美,表演技術(shù)嫻熟,以后的宋、元、明、清均有皮影表演。
關(guān)于皮影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相傳漢文帝時代,太子劉啟出生后啼哭不止,整個皇宮為此苦惱不堪。一次,一個宮女偶然發(fā)現(xiàn)年幼的太子盯著窗外樹葉投在地上的影子出神,忘記了啼哭,并高興地手舞足蹈,于是宮女們用樹葉剪成各種人形,動物的道具,用燈光投影在白布上哄逗太子開心。由于樹葉很快就會干枯,保存時間太短,后來宮女們發(fā)現(xiàn)牛皮做成的道具韌性好,易收藏,皮影由此而生。
我愛陜西的皮影,我更愛絢麗多彩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
陜西的民俗作文 5
我的老家在陜西,陜西歷史源遠(yuǎn)流長,民族文化文明遐邇。陜西是中國古人類和中華民族文化重要的發(fā)祥地之一,是中國歷史上多個朝代的政治、經(jīng)濟(jì)、文化中心,而且孕育出獨特的風(fēng)俗文化。那里還是旅游圣地,如果你要去了西安一定要去看看那里的兵馬俑,它可是世界之最。
我們老家的風(fēng)俗業(yè)多種多樣,雖然我了解的并不是很全面但也可以做一回大家的向?qū)Я。在我們老家如果家里人有過生日的全家都要吃面,他們稱這種面叫做長壽面,我也吃過但我認(rèn)為味道跟普通的面條沒什么區(qū)別。
老人做壽,外甥與女婿都要送厚禮,其中必有長壽面、壽桃、壽糕、紅燭。昔時富貴人家,壽桃高達(dá)一米多,上插米塑戲曲人物,配以壽屏、壽嶂。壽堂上,禮品列陳,紅燭高燒,敬過祖宗神祗,晚輩按輩份跪拜祝壽,送上壽面,壽翁壽婆分“壽錢”。而后親友前來祝壽。雖然我并沒有真正的見過但大家都是這么告訴我的。
吃五豆是西安關(guān)中地區(qū)的民間習(xí)俗。臘月初五,將大豆、小豆、綠豆、紅豆、黑豆等 5 種豆子放入鍋中煮熟,全家人食用,但不能吃完,必須要吃后有余。以此預(yù)祝來年五谷豐登,吉慶有余。吃五豆在冬至過后,此時晝漸長、夜?jié)u短。因此吃五豆還帶有節(jié)令性變化的含義。吃五豆的風(fēng)俗至今在農(nóng)村尚流行。在城市中已經(jīng)很少見了。
陜西皮影戲也十分的`有名,是中國民間廣為流傳。重點主要在農(nóng)村,體制多樣,組織分工嚴(yán)格有序,保留著民間說書的歷史痕跡 ,是近代陜西諸種戲曲的前身。陜西皮影不僅唱腔種類繁多,表演技術(shù)高超,而且影人的雕刻技藝也達(dá)到了很高的水平。
我的家鄉(xiāng)不僅是一個旅游圣地而且還有獨特的民族風(fēng)俗。如果有機(jī)會可以去我的老家參觀參觀。
陜西的民俗作文 6
“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這是宋代著名詩人蘇軾的名句,介紹地就是陜西天下聞名的小吃—羊肉泡饃。
西安有古城墻,有兵馬俑,而更加令人垂涎三尺的就要屬羊肉泡饃了。這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到了陜西的一家飯店,來品嘗這里的特色—羊肉泡饃。一進(jìn)飯店,撲面而來的就是一陣濃烈的香味,人不算多,但卻人聲鼎沸,都在贊嘆羊肉泡饃的味道,真是非同一般。我們找了一張空桌子坐下,決心要嘗一嘗這羊肉泡饃的廬山真面目。不一會,三碗熱騰騰的羊肉泡饃就端了上來,我定睛一看,香菜像一把把翠綠的小傘,遮掩著饃,木耳則更像一個個帳篷,包裹著蔥末,晶瑩剔透的粉絲沉浸在最上面,它是那樣的樸實無華卻使人感到無比的火熱。我用筷子挑開香菜,一個個白騰騰的東西漂了上來,原來我們俗稱的饃,其實就是一種面餅,不過這可不是普通的面餅,在它翻騰上來的一剎那,一種獨特的濃香像決堤的`洪水一樣涌進(jìn)我的鼻腔。我終于抑制不住心中的急切,用筷子夾起一塊饃就往嘴里塞,猛嚼幾下,便咽了下去,吃完頓時感到神清氣爽,豪氣沖天,一路上的疲勞全都一掃而光,連聲贊嘆:“好吃,好吃!”
說著便向父母豎起了大拇指。他們吃了之后也向我點了點頭。我食欲又大了起來,這次,我拿起勺子,吃起了湯。一入口,一種和饃完全不一樣的感覺浸入我的心脾,清爽的感覺洋溢在身體的每一個角落。一筷一筷,一勺一勺,漸漸地我吃完了羊肉泡饃?臻e之余,我就在飯店里走走瞧瞧,突然,一個寬大講究的廚房映入我的眼簾,幾位廚師正在制作羊肉泡饃,一位端菜員見我看得出神,笑嘻嘻地對我說:“小朋友,你是外地人吧,告訴你,我們羊肉泡饃可講究了,首先要面餅烙好,要烙到正當(dāng)好處,然后把煮熟的肉切好,要求也十分嚴(yán)格,你看,那們師傅就在切肉呢!”
我向他指的方向看去,一塊肉擺在桌上,一位廚師握著一把刀,左手按住肉,右手小心翼翼地切著,肉片別提有多均勻了。然后他又告訴我,羊肉泡饃還有悠久的歷史,宋太祖趙匡胤登基后,他終放不下記憶中的羊肉泡饃……
走出飯店,我回頭看了看,招牌上的“同盛祥”三個大字,深深記在了腦中,望穿秋水,我終于角摸了民間文化的真諦。
陜西的民俗作文 7
“百里不同風(fēng),千里不同俗!蔽业募亦l(xiāng)在陜西西安,在二月二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剃頭。
之前我不知這個習(xí)俗。二月二這天,我和姥姥看到理發(fā)店門口排起長龍,有人寧愿排隊也不愿離去。我疑惑的問姥姥:“為什么要在這天理發(fā)呢,明天再理不行嗎?”姥姥耐心的回答道:“當(dāng)然不行,今天是二月二,都要理龍頭!毕癜l(fā)現(xiàn)新大陸似的我纏問姥姥,可姥姥卻故作神秘不肯回答。
到家后,我急不可耐的`問姥姥,為什么都要在今天剃頭。姥姥繪聲繪色地講道:“武則天當(dāng)政時期,玉皇大帝大怒,命令龍王三年不下雨。才旱了一年,地上的人和動物就都快死光了。龍王于心不忍,偷偷下了場雨。但被玉皇大帝發(fā)現(xiàn),被壓在山底,還寫了這樣幾個字‘要想龍王出,除非金豆開花時。’人們?yōu)榱藞蟠瘕埻,遍地尋找開花的金豆。一次,背玉米的老婆婆沒扎緊口袋,黃燦燦的玉米粒掉了一地,人們恍然大悟。玉米像金豆,回去炒一炒就開花了,這樣救出了龍王!崩牙堰補(bǔ)充道:“早餐要吃年糕,中午要吃春餅,晚上要吃炒豆子,為的是辟邪……”
雖然這個習(xí)俗只是一個傳說,但卻代表了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好今天也是二月二,大家也都理個龍頭吧。
陜西的民俗作文 8
我的家鄉(xiāng)在陜西,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陜西娃,有著很多獨特的東西,而我最喜歡的就數(shù)涼皮了。
而我喜歡它是因為涼皮突現(xiàn)“筋”、“薄”、“細(xì)”、“穰”四大特色。“筋”,是說勁道,有嚼頭;“薄”,是說蒸得;“細(xì)”,是說切得細(xì);“穰”,是說柔軟。正是基于這四大特點,才使得秦鎮(zhèn)大米面皮子受到大眾的普遍歡迎。
涼吃不外乎兩種,一種是涼吃,也是最常見的,一年中的春、夏、秋三季均可。
涼皮熱吃即把皮子蒸好后切好放在籠屜上,下有爐火加熱,使皮子始終保持熱騰騰的狀態(tài),這種吃法多在冬季,但也有一部分人大冬天仍要吃涼皮子,喜歡的就是那個爽勁兒。
涼皮麻醬涼皮一種典型的傳統(tǒng)吃法。其做法較簡單,把面粉調(diào)成糊狀,盛入特制的金屬涼皮籮里,搖支涼皮蘿使面精平平地鋪在籮底,然后放入開水鍋內(nèi)蒸制成熟。吃時,把面皮切成半厘米寬的條,一般加輔料為黃瓜絲,調(diào)入鹽、醋、醬、芝麻醬、辣椒油等即可。
涼皮涼皮套餐指的是一碗調(diào)好的.涼皮,再配以一碗黑米稀飯來一個肉夾饃,簡直是黃金搭檔有吃有喝,舒舒服服。還有的人再配以一壺黃酒(也是一種大米釀成的低度保健酒),或自斟自飲,或邀一二知己對飲,悠哉尤哉,那分愜意,只有現(xiàn)場品味方能獲得。
而現(xiàn)今的陜西,由以西安為主,中青年人大多以涼皮,肉夾饃,一瓶冰峰為所謂的涼皮套餐。尤其正當(dāng)夏日午時,吃著涼爽的涼皮,品著冰鎮(zhèn)冰峰。和朋友又可小談一段,樂哉。
涼皮之所以受到大眾的普遍喜愛,除了它口感好、營養(yǎng)好以外,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就餐快,一般三五分鐘吃完,的確方便快捷,因此又稱秦鎮(zhèn)大米面皮子為涼皮快餐。
陜西的民俗作文 9
我的家鄉(xiāng)在陜西渭南,有句俗話叫“初一餃子初二面”,每年的大年初一這天,家家戶戶都得吃餃子。
餃子有“更歲交子”之意,在大年初一這天早上包餃子、吃餃子,代表了新的一年的開始,也寓意著新年新氣象。餃子也是不可或缺的春節(jié)食品,為什么呢?因為它不僅形如元寶,寓意著招財進(jìn)寶之意,還因為它味道鮮美,餡料可葷可素、可甜可咸,還可以包進(jìn)硬幣、紅糖等,意義深厚,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
今年大年初一的早上,奶奶和二媽早早起床,在廚房不停的忙活著包餃子,炒菜,還選了兩個“幸運兒”,一個包進(jìn)硬幣,一個制成紅糖餡兒。奶奶笑呵呵地說:“誰吃到硬幣,誰今年就要發(fā)大財;吃到紅糖的,今年就一直甜甜蜜蜜、好運不斷!”
“撲通、撲通……”一個個白嫩嫩的餃子被投進(jìn)鍋里,我一時竟然分不出剛才包硬幣和紅糖的'餃子是哪兩個了,只見它們先是沉入了鍋底,之后又慢慢浮起來,吐著泡泡,鍋里一片白花花的!帮溩邮炖!”奶奶大聲吆喝,和二媽合作著把一個個煮熟了的餃子盛進(jìn)盤子里,一人一盤餃子,蘸著奶奶獨家秘制的辣子水,味道好極了。我心想:誰會吃到那個紅糖餡兒的餃子呢?紅糖餡兒的餃子會是什么味道的呀?
我兩口一個餃子,后來又吃不動了,剩了三個餃子。我心想:唉,今年肯定又吃不到糖餡兒的餃子了。我垂頭喪氣,又夾了一個餃子往嘴里塞。嚼著嚼著,我突然咬到了一顆像石頭一樣硬邦邦的東西,吐出來一瞧,才發(fā)現(xiàn)那是顆硬幣。我喜上眉梢,歡歡喜喜的把剩下的餃子吃完后,把硬幣那給奶奶看,奶奶愉快的說:“恭喜!祝小姑娘今年財源廣進(jìn)!”
餃子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福氣,又帶來了歡聲笑語。
春節(jié)時期,最不能少的食物就是餃子了。
陜西的民俗作文 10
常言道:十里不同風(fēng),百里不同俗。說到年俗,各地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而洛南的風(fēng)俗,別有一番特色。
在我的家鄉(xiāng)洛南,過年是最喜慶的日子。我清晰的記得,一大早,窗外孩童的玩鬧嬉戲聲便從窗戶里傳來,我向窗外望去,發(fā)現(xiàn)凡是出現(xiàn)在我眼里的,大人也好,小孩也罷,都提著個火紅的大燈籠,即使在白天,也仍然格外顯眼。沒錯,這早上的光陰可不能浪費掉,對于孩子來說,由于大人一大早就忙碌起來,孩子們就自顧自的玩去了,大街小巷到處撒起了歡兒,你若在過年時候看到一群熙熙攘攘的人群,那肯定是孩子們擠在門前爭先恐后的.買玩具、鞭炮什么的呢。
突然,一個穿紅棉襖、扎羊角辮的小女孩跑過我身邊,手上還拿著一個軟糯金黃的柿子餅,停下來吃一口再繼續(xù)跑起來。奶奶說:“你看,咱們這里過年必吃的一個東西就是柿餅了!痹瓉怼笆痢迸c“事”,同音,吃柿餅代表“事業(yè)有成”“萬事如意”的祥瑞意義。聽了奶奶的解釋,讓我對“柿餅”這個小東西刮目相看,也愛上了吃柿餅?zāi)。該吃晚飯了,奶奶做了一大桌菜,除此以每人必須吃的食物就是酸湯面,奶奶說,這是幾輩人流傳下來的傳統(tǒng)習(xí)慣,平時吃那叫面條,過年這天吃就叫“錢串子”了,代表“財源滾滾”“財運亨通”的意思。
看來,對于新年的祝福和祈愿都被人們?nèi)谌氲缴钪械狞c滴中去了。在奶奶家過年真是讓我漲了不少見識呢。
陜西的民俗作文 11
‘送燈’是我的家鄉(xiāng)陜西春節(jié)的一個重要習(xí)俗。從女子出嫁后的第一個春節(jié)起,娘家人要在春節(jié)期間給出嫁的女兒送燈,寓意前途光明,幸福美好。出嫁的女兒要將燈籠掛在家里,以示吉祥。
第一年的送燈活動較為隆重,講究送4至6對不同的燈籠,其中包括一對小圓燈,是用綢緞制成的燈即綢子燈,有祈子求福的涵意。
等到女兒有了孩子后,娘家便把燈轉(zhuǎn)送給女兒的孩子。古時候有傳說鬼怪都怕光與火,于是送燈便有了給孩子驅(qū)邪之意。另一方面,希望燈籠給孩子照亮前程和帶來光明美好的前途。當(dāng)舅舅的要在正月十五前給外甥送燈,諺語有外甥打燈籠——照舊(舅)就是出自這個習(xí)俗。
我記得舅舅每年都在春節(jié)送燈給我,從出生一直送到今年12歲。我接到燈后每晚打燈玩耍嬉鬧,點著蠟燭的燈籠極易著火,我每次慎之又慎,但總是把燈籠燒著,大人則說“紅火了”,這是一種吉祥的征兆。
今年我12歲,是最后一年送燈,此次送燈也叫“完燈"。這一次意義非凡,表示十二歲長大成人,也可以說是一種成人禮,是由童年進(jìn)入少年的.過渡禮,舅舅家要送厚禮,我的父母宴請舅家親朋好友表示感謝,場面隆重而熱鬧。至此送燈活動就算告終。
“送燈”這項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習(xí)俗,讓我看到了家鄉(xiāng)傳承的一種文化及家鄉(xiāng)人的質(zhì)樸。
【陜西的民俗作文】相關(guān)文章:
陜西的民俗作文04-23
精選陜西的民俗作文8篇05-13
陜西的民俗作文(通用21篇)04-12
陜西春節(jié)民俗作文03-15
美麗的陜西作文08-21
我的家鄉(xiāng)陜西作文07-05
陜西西安作文05-31
民俗的作文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