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現(xiàn)個性課堂,展示原汁原味的語文
淮陰區(qū)凌橋中心小學:周建飛
許多語文老師可能都曾思考過:怎樣才能上好一節(jié)語文課?怎樣才能上出一堂精彩的語文課。
于是就有許多老師去學習一些公開課、研究一些公開課錄像。也就有了花樣百出、手段多樣的課堂。我認為在日常教學中不能人云亦云、鸚鵡學舌,應形成一種自己的有個性的教學流程,
一、平平常常表人生,心靈相通如流水
眾所周知,一些公開課當中,許多教師,不是往課文本身的“內(nèi)容”上用苦力、用真力,而是往“形式”上下功夫。
我曾聽過一堂課--當然是公開課,聽課者教師近千人。課堂自然是在劇院的舞臺上。講課當中碰到一個問題,學生們討論得非常熱烈,出現(xiàn)了多種多樣的說法,一時難以統(tǒng)一。講課者此時應該是自己去善加引導。可是這位講課老師卻不,她讓50名學生去采訪聽課的老師,讓聽課的老師發(fā)表看法。于是學生忽拉一下全跑到臺下對老師采訪。學生采訪回來后,說法就更多了。老師一時竟難以收拾,難以做出自己的結(jié)論。好不尷尬。
甚至不少公開課的結(jié)課,都是精心準備的,那簡直是一場短小的演講,講課者聲情并茂,聲調(diào)抑揚頓挫,或慷慨激昂,或如泣如訴,直把課堂掀起一個高潮,留下一個優(yōu)美的尾音,好像在追求一種余韻繞梁三日不絕的效果。
我要說的是,課,體現(xiàn)的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從教態(tài)度、為學態(tài)度,是一種心態(tài)的外現(xiàn)。我覺得,偶爾的、一時的功利需要,上課不樸實、求花哨、求轟動,甚至嘩眾取寵,是可以諒解的。但總是抱定一種不樸實、不真實、不扎實的人生態(tài)度、從教態(tài)度、為學態(tài)度,是不可能達到真境界的。語文教育說到底是一種藝術(shù),藝術(shù)的高境界就是樸實,是無法之法,無藝之藝,隨心所欲,真心處之,渾然天成。語文課的“形”,容易操作,劇場的轟動效果也容易策動,容易模仿。而語文課的“內(nèi)核”,那實際流露的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是你的一顆“心”在支撐。心是浮躁的、急功近利的,課是很容易流露出跡象來的。一堂課流露不出來,那么,多堂課就難以掩蓋了。
在我們平常的語文教學中,我們應回觀我們自身的處境,我們會發(fā)現(xiàn)其實我們都是現(xiàn)實的庸常的一群人,我們絕對不是無能,但我們并沒有太大的本領(lǐng),我們還時常被人侵犯,被人傷害。所以,我覺得,我們沒有必要到課堂中去擺一副英雄姿、去做一副神仙態(tài)。課下什么樣,課上就當什么樣,課下挺平易挺隨和,就沒有必要上課時莊嚴肅穆慷慨激昂起來。以真心處之,隨“心”所欲,不存芥蒂,孩子也自然會真心待你,雙方都沒有緊張的擔憂,如此自自然然,如此平平常常,如此言來語去,如此心與心通,那么假以時日,課就如行云流水了。假如不是如此,而是課下一副臉孔,課上又換一副臉孔,累不?
二、刪繁去簡小課堂,原汁原味習語文
正值科技快速進步的時代,我們語文課堂也在不斷地變化,但高科技的電化教育手段對我們的語文課的也帶來了干擾,更為準確地說是我們的一些語文教師對于電化教學的運用走向了一個極端。
現(xiàn)在電教手段非常豐富,這給那些想在公開課上“插花”的老師提供了條件。我也看到不少老師,為了上一堂公開課,用聲光電幾乎武裝到了牙齒,恨不得師生的每一步驟,每一環(huán)節(jié),一舉手,一投足,都有聲光電來配合。由于過于花哨,實際的效果卻是干擾學生注意力,當每播出一首曲,每閃現(xiàn)一幅畫,學生都會新奇好幾十秒甚至半分鐘一分鐘。而學生本應放在課文內(nèi)容本身的精力被耗散走了。語文課本應是以“語言文字”主要媒介的,聲光電多媒體必須為“語言文字”來服務才是。結(jié)果呢,花里胡哨的聲光電成了主角,而語言文字成了輔助,語文課的本質(zhì)消失了。
而上課者在上公開課前,為準備這些電教手段,構(gòu)思、畫畫、配音、合成、修改、調(diào)試,三番五次找電教工人,所消耗的精力十倍于甚至幾十倍于用在課文本身的精力。這是何苦呢!
當然這并不是說語文課堂不能使用電教手段,但我們要搞清楚我們在上的是一些語文課,要上出濃濃的語文味,電教手段的使用是為我們語文所服務的,是為了更好的上出那種濃濃的語文味,是為了能夠讓孩子們更好地理解文本,是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能起到畫龍點睛作用的妙筆。
三、精心研讀文本,呈現(xiàn)個性課堂
曾經(jīng)有人說過有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教師在精心研讀文本后自然有自己獨特的體驗,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呈現(xiàn)自己的個性課堂。就以蘇教版教材第二屆課堂教學大賽中的《黃鶴樓送別》來說吧,這是一篇“文包詩”形式的課文。課文把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淺近的現(xiàn)代白話文中,通過一個趣味盎然的故事幫助學生理解古詩。文章是詩歌的擴展和闡釋,詩歌是文章的濃縮和提煉。詩與文渾然一體,旨在使學生通過課文更易于理解詩歌的意思,體會詩歌的意境,領(lǐng)悟詩歌的情感。作課的老師有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整體入手,潛心會文。教者從整體入手,抓住“依依惜別”這個關(guān)鍵詞語,讓學生在課文中找一找相關(guān)的詞句,劃一劃,談談自己的體會。這又讓我想起了這八個字,“提領(lǐng)而頓,百毛皆順”,教者很好的抓住了這篇課文的領(lǐng)子就是送別,就是體悟這“依依惜別的深情!
其次,抓住細節(jié),體味真情。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教者引導學生抓住關(guān)鍵的詞句品味。比如:、依依惜別、“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楊柳依依、佇立、凝視、膾炙人口等,指導學生不僅看到文字表面的意思,更深入到了文本的內(nèi)部,發(fā)現(xiàn)了文字背后的色彩,感悟文字背后蘊含的人物的豐富情感。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思考。交流討論,相機學習課文,抓住重點詞句,通過讀、議等形式,從人物所處的特定環(huán)境、表情語言去體會情感;鼓勵學生發(fā)揮豐富的想象、深入人物內(nèi)心,以課文的情為基調(diào),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課堂上體現(xiàn)了以讀為本,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與文本對話的廣闊空間。通過有聲有色地讀課文,使學生更多、更直接地與文本對話,使課堂回歸了語文教學的本色。
教者在課堂上對于詩中的“孤帆”一詞中的“孤”的教學更是一絕,教者問學生,這個“孤”怎么理解?學生說:“就是一個”“因為孟浩然走了李白覺得孤獨”等等,這時教者用了一句“千帆過睛全不見到,心中唯有孟浩然”來總結(jié),讓所有聽課的教師為之一嘆。
再次,抓住“空白”,引導想象!饵S鶴樓送別》這篇文章主要是引導學生體會人物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但文本描寫的情景離學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離,而且人物的情感非常細膩。例如,目送友人的船漸行漸遠,望著浩浩蕩蕩的江水,此時李白心情激動,他會想些什么呢?給了學生無限的想象空間,讓學生想象說話,在想象中與人物進行心靈的溝通,產(chǎn)生共鳴,從而更好地體會那意境。
最后,拓展資料,升華情感。文本中的人物和描寫的情景時空跨度太大,如何讓學生在情感上與李白產(chǎn)生共鳴,也對孟浩然充滿敬仰之情是個不太容易處理的問題。于是教者適度地把課外資料引入課堂,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增加閱讀的積累,感受古詩的悠遠流長,努力使課堂教學真實、樸實、扎實,讓孩子真正學有所得。也使學生對兩位詩人之間的深情厚誼的了解變得“充實”、“厚實”,對激發(fā)學生情感起到很好的推波助瀾的作用。在“潤物細無聲”般的熏陶中,提升審美趣味,閃現(xiàn)智慧火花,提高語文素養(yǎng)!饵S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通過此課的學習,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學習更多送別詩的興趣,將學生帶入絢麗多彩的古詩百花園中,最后作業(yè)的設計很好的體現(xiàn)了這一點。
四、潛心挖掘文本,凸顯精彩課堂
教師在深入理解課文后,還要從課文中跳出來,防止“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要在更為廣闊的背景上去審視眼前獨立的一篇課文。
一位特級教師上完一節(jié)精彩的課后,有位青年教師試著問他:“聽你的課簡直是一種享受,請問你備這堂課用了多長時司?”這位教師回答說:“這節(jié)課,我可以說用了一個小時,也可以說準備了一輩子……”
我想起了孫雙金老師的一個故事:《一節(jié)課與12本書》。1985年,22歲的孫老師準備執(zhí)教古詩《春望》,為了備好這節(jié)課,他一連幾天將自己關(guān)在辦公室和資料室。查閱了 12本教學書籍,閱讀了大量詩人生平事跡的文獻;他查找了《春望》這首詩的時代背景,深入研究了這首詩的相關(guān)分析文章,更深刻地理解了詩人因“國破”而見花落淚、聞鳥心驚的心情,被詩人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所打動。這時的孫老師已經(jīng)跳出了文本。
與此同時,我們雖然跳出了課文但仍然需要回到文本。有了教師自身對文本的獨特感受,有了對文本相關(guān)材料的積淀,教師再回到剛開始接觸的課文,一定會有更深更廣的感受。
還是以孫雙金老師的那節(jié)課為例,孫老師認識到:“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是貫穿在杜甫詩歌中的一條主線,也是他的詩被人們千古傳誦的原因之所在。此時,在他的頭腦中有了這首詩的教學思路:要上好這一課,重點是引導學生感悟詩人的博大情懷。教學方案也很快產(chǎn)生了:①入情入境地渲染、描述、吟誦,讓學生披文入情,為情所動。②采用兩首詩對比教學,詳教《春望》,略帶《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拓展教學空間,更深入地感受詩人的情懷,一悲一喜,一詳一略,形成鮮明對比,給學生以強烈的震撼。孫老師將《春望》一詩放到了杜甫詩集中去考察,他對《春望》的理解是深刻的、全面的、科學的。語文教師就要讓孩子從教材這個“窗口”走向世界。課本拿在手上,教師可以從任何一個角度去解讀。如果經(jīng)歷了這樣三重境界,一定能把課上好。
“語文的外延等于生活” 、“生活處處都有語文” ,在日常生活中挖掘語文學習的因素,隨時隨地進行語文學習。“世事洞察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生活是一部“無字書”,是一部大書,蘊含著豐富的礦藏等待著我們?nèi)ラ_掘、利用,可以說生活這部“無字書”是一切學問之源,一切理論的基礎。只有堅持“以生為本”、“研讀文本”的教學理念,方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方能呈現(xiàn)一個充滿個性的課堂,才能展示出原汁原味的語文。
[呈現(xiàn)個性課堂,展示原汁原味的語文]相關(guān)文章:
2.微信情侶個性簽名展示大全
4.公司團隊展示口號
5.士氣展示口號
6.展示的同義詞
7.團隊展示口號大全
8.團隊士氣展示口號
9.年會團隊展示口號
10.團隊風采展示的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