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反思(精選12篇)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新時代,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么應當如何寫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反思 1
本節(jié)課的開端,我采用了吳版的教學設計,沒有出示書本例題,就是感覺單純的算式太枯燥,而是結合書本第36頁第五題,讓學生依據(jù)“我們組比你們兩組的總人數(shù)多6人”來列式,然后在算式“18+18×2+6”的基礎上讓學生嘗試添加小括號,改變它原來的運算順序,學生列出了這樣一些情況:(18+18)×2+6、18+18×(2+6)等,然后讓學生依據(jù)原有的`經(jīng)驗進行計算,大部分同學能正確計算,我把學生中一些錯誤的情況列舉在黑板上,讓他們自己找錯誤,效果比較好,從而明確了帶有小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
在課堂作業(yè)中出現(xiàn)的錯誤組要有兩種情況:一是計算方面的,二是解決實際問題,可能我要求學生列出綜合算式的要求高了些,但是學生的審題能力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反思 2
數(shù)學教學一定要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學生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就能獲取的知識教師完全可以放心、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學生對混合運算的順序已經(jīng)有了基本的認識,這些認識包括:要用遞等式計算;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在含有小括號的三步計算的`混合運算的教學中,我們只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新的情境,讓他們利用“遷移”以前學過的知識方法就可以正確計算了。
我運用知識的遷移規(guī)律,我先讓學生進行計算練習:①120+25×4②(37+87)÷4③58×20-78÷13,讓他們鞏固“含有乘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再把復習題第1小題改成例題300—(120+25×4),讓學生觀察例題的特征,引導他們進行嘗試戲練習后與復習題第1小題比較。這過程讓學生初步體會在含有小括號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號里的算式的運算順序。在學生初嘗知識遷移的滋味時,我再讓他們完成書上P37的想想做做,(37+29×3)÷4,58×(20-78÷13),這實際上時復習題把第2題的87寫成29和3的積,第3題添上了“()”。當學生完成想想做做時,我再讓他們與復習題的第2、3題比較,進一步體會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在復習題與例題和想想做做的比較練習中,讓學生利用知識的正遷移,溝通了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掌握了新知,同時體會到學習只要自己勇于探索,真知就離我們不遠,成功就在我們手中。
《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反思 3
本節(jié)課的教學建立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進行,教學例題時,以學生熟悉的題材激發(fā)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列出算式,在此期間,我仔細國了下面部分學生的情況,有這樣幾種錯誤:
一、對于“合唱組的人數(shù)是美術組的幾倍?”居然還有一些學生采用了加法和減法,可見,這幾個同學的基礎有多差;
二、就如書本青椒卡通所列的算式,沒有加中括號。據(jù)此,我讓學生根據(jù)算式,分析沒一步算式的'意義,由此產(chǎn)生中括號,從而使學生產(chǎn)生學習的愿望。并且補充了第三十頁的“你知道嗎?”,學生通過閱讀,拓寬了知識面。從課堂作業(yè)的情況來看,計算錯誤明顯降低,但是,部分學生對列綜合算是解決實際問題有困難,在后面的聯(lián)系中,還要加強這方面的培養(yǎng)。
《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反思 4
1、重視了口算。這幾年來,教師的課堂中很難看到口算練習的影子。四年級上冊的教學中計算占很大的比重,但我班學生原有的計算能力比較薄弱,結合本課特點,我主要進行了末尾有0的乘除法口算和2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有效地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做好了必要的復習。
2、恰當?shù)匕盐樟私滩摹1竟?jié)課我將教學的重點定位在體會小括號的作用上。本單元的3個例題,前兩個主要定位在運算順序上(原來的混合運算基本上是乘除法在前、加減法在后,而本學期包括了乘除法在后的情況,學生容易混淆)。而本課的例題由于有小括號這一非常明顯的特征,因此我認為運算順序比較容易掌握,重點是理解小括號的作用。我組織學生先列出分步算式,再試著列出綜合算式(基本上列出的是不含小括號的錯誤算式),在比較中發(fā)現(xiàn)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與解題步驟產(chǎn)生矛盾,從而介紹小括號。并在對兩種列式的比較中,發(fā)現(xiàn)小括號的作用是可以改變運算順序。
在練習中我還安排了這樣一組題:30×2+40、(30×2)+40,使學生發(fā)現(xiàn)后者雖然也有括號,但沒有改變運算順序,因此結果相同,這樣的小括號可以不加,提高了學生對小括號的認識以及準確使用小括號的能力。
3、注重了良好計算習慣的培養(yǎng)。在學生的練習中,我能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以及其他學生完成的情況,總結出計算的`注意點:不要抄錯數(shù)字與符號、注意運算順序、細心口算、做完后要認真檢查等
作為教師,我也能發(fā)揮教師的示范作用,如寫好字、寫好等于號,細心計算等。
不足之處:
1、新課教學中學生沒能充分體會小括號的作用。雖然是這樣預設的,在矛盾中引出了小括號,但由于將含有小括號的綜合算式揭示過早,導致了學生的理解不透徹,參與不積極,反映了自己的課堂駕馭能力還有待提高。
2、課堂氛圍調動不夠。計算課本身就比較枯燥,加上我的教學藝術功底欠缺火候,因此整節(jié)課比較沉悶。這也是我以后亟待加強的。
3、在口算時,對于典型錯誤,沒有提供學生剖析的機會,不利于學生的改正。
4、深入不夠,在30×2+40、(30×2)+40的比較之后,還可以安排連乘、連除、連加、連減有括號與無括號的對比習題,進一步體驗小括號在不同類型混合運算中的作用,也為運算律打下了基礎。
《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反思 5
例3、例4是含有兩級運算和有括號的混合運算的教學,課上能夠引導學生從主題圖入手,發(fā)現(xiàn)信息并提出數(shù)學問題,感覺教學重點開始有點偏移,把重點放在了解決問題的思路上,學生的能力欠佳,沒有解決問題的方法,忽視了運算順序的重點強調和板書的引領,課上教學速度較慢,效果不是很理想,如果課前能夠深入研究教材,把握重難點,能有明顯的效果。
教學例4含有小括號的運算時,學生在說出兩種解題思路時讓學生獨立列算式,出現(xiàn)了270-180÷30這樣的算式,這正是我意料之中的,于是,我引導學生說出這個算式的解題過程,學生說:先求出下午比上午多多少名游客?再求下午比上午多幾名保潔員?我追問:這樣先算的什么?生說:先算加法。我說:可是再看這題,應先算什么呢?學生都說:除法。我重聲強調:應先算除法,可是我們卻想先算加法,想改變它的運算順序,應該怎么辦?這時,我環(huán)顧教室,知道的學生都以舉起手,很多學生都恍然大悟,都想說自己的方法。時機成熟,學生的積極性以調起,我又重聲強調:我們想改變它的運算順序,就需要用到一個法寶,它就是…….我故意拉長聲調,學生們已急切的說出:小括號。之后再強調小括號的.作用。感覺這樣的引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已被充分的調出,也體會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反思 6
學生對混合運算順序已有了一定的認識,并且知道在有小括號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我運用知識的遷移規(guī)律進行教學,我先讓學生計算300-120+25×4(38+12)×506×3-18÷3等,復習鞏固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再把第一題改成300-(120+25×4)變成了例題,讓學生觀察比較與以前學習的有什么不同,學生明確是含有小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也初步體會到了要先算小括號面的。我讓學生獨立進行嘗試計算,并出示學生的不同的計算過程,再進行討論交流,學生自主歸納出結論,也品嘗到了獲取知識的樂趣。
在做第37頁想想做做第2題時,我讓學生比較每組的3道算式有什么異同,通過比較溝通了新舊知識(含有小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與含有小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的聯(lián)系,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了小括號對改變運算順序的作用,進而鞏固了新知。
從學生做的作業(yè)情況來看,計算準確率不是太高,還得必須重視良好的計算習慣的培養(yǎng),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月11日。
本課在在學習了加減混合、乘除混合以及運算次序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擴展,引入了加減乘除以及帶小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理解和掌握這個問題的關鍵是了解運算的次序,才能為后面更艱深的混合運算的計算打下堅實的基礎。
其實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三年級的基礎,所以課上起來是十分輕松的。在這節(jié)課上,我也嘗試著運用規(guī)范學生探究本的練習,從第幾次作業(yè)幾月幾日開始寫起。我發(fā)現(xiàn)探究本在計算課上進行應用其實是蠻有用的。
不過練習下來的結果產(chǎn)并不是太好,學生最大的問題還是口算,不知道有沒有什么好辦法提高學生的計算正確率。
第二個問題是解決實際問題,我發(fā)現(xiàn)一下子要求綜合式列出的確太難了一點,題目信息看似簡單,其實蠻具有干擾性的。對一些思維能力不好的同學來說是很難的,只有跟他們說,實在不會,先列分步再來綜合吧。不過綜合式是一定要求要寫出來的,因為這是為以后的'學習打基礎。
3月12日
本節(jié)課主要結合實際問題,幫助學生鞏固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使學生在練習中進一步體會到:含有小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要先算小括號里的。教學中我讓學生練了一道(841-41)÷25×4,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把它錯誤地寫成=800÷100=8,分析了原因后,又重點強調了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在教學中補充了把3條一步計算的合并成一條綜合算式的練習及添上括號,使等式成立的練習。練習這部分內容時,學生感到有點困難,今后有待加強。我還發(fā)現(xiàn)有些計算不是太難的,有些學生喜歡用口算,結果算錯了,說明學生的口算訓練還要進一步加強。書第38頁解決實際問題幾道題目,我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再交流各自的解法。小部分學生分析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時有問題;第8題,有點難,錯誤現(xiàn)象較多,我想:今后除了加強口算外,解決問題的策略上還得加強指導。
《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反思 7
學生原來已經(jīng)有看到括號要先算括號里面的經(jīng)驗,所以例題的運算順序學生很清楚,通過預習自己也能解決。關鍵是計算上的失誤較多,像150÷30=50,12+150=270了,認真計算的習慣要養(yǎng)成,看來口算也要加強練習。本節(jié)課的重點還有解決實際問題,把多步計算列成綜合算式對于后進生是有點難度的,所以這里關鍵要學生弄清楚數(shù)量關系,題目要求什么,必須要用到什么條件,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未知的要先求等等,每道題我總是先讓學生說說思路,再去解答,培養(yǎng)他們分析問題的方法很重要。
這節(jié)課作為練習課,本來內容是比較單一的,但是當我把趣味填括號出示出來的時候,孩子們的眼睛一下子發(fā)亮了,馬上有好多人高高的舉起了手,直到結束還顯得意猶未盡。課后我反思,這道題也許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所以孩子們才顯現(xiàn)出強烈的`興趣,以后我們的數(shù)學教學中也可多一點以“趣”導學,特別是練習課中,盡量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也可改編一些有趣的、具有挑戰(zhàn)性的習題,讓孩子在“玩中學”。也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呢!
《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反思 8
在教學《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一課時,我最初將重點放在“先算括號里,再算括號外”的規(guī)則記憶上,通過反復強調和大量刷題讓學生掌握運算順序。但課堂反饋顯示,多數(shù)學生能機械套用規(guī)則,卻無法解釋“為什么要先算括號里”。比如在計算“20-(8+7)”時,有學生疑惑:“直接先算20-8再減7結果一樣,為什么非要先算括號里?”這讓我意識到,忽視算理講解的教學只是“授人以魚”,未能讓學生真正理解小括號的價值。
課后我重新調整教學思路,第二課時以生活情境為切入點:創(chuàng)設“媽媽帶20元買文具,買筆記本花8元,買筆花7元,求還剩多少元”的問題。學生自主列式時,出現(xiàn)“20-8-7”和“20-(8+7)”兩種方法,我引導他們對比兩種算式的意義——前者是“先算買筆記本后剩的錢,再減筆的錢”,后者是“先算一共花的錢,再用總錢數(shù)減總花費”,讓學生直觀感受到小括號能改變運算順序,且能更簡潔地表達“先求總和”的需求。后續(xù)練習中,學生不僅能正確運算,還能結合情境說明括號的`作用,算理理解的深度明顯提升。這次反思讓我明白,數(shù)學規(guī)則教學需扎根于實際意義,只有讓學生知其“所以然”,才能實現(xiàn)從“會算”到“懂算”的跨越。
《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反思 9
本課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基礎差異對學習效果影響顯著。班里約三分之一的學生已在課前接觸過含小括號的運算,能快速掌握方法;但近一半的學生仍停留在“無括號混合運算”的認知層面,對“括號改變運算順序”難以理解,甚至出現(xiàn)“漏看括號”“先算括號外”的錯誤。最初我采用統(tǒng)一的教學節(jié)奏,導致基礎好的學生覺得“太簡單”,注意力不集中,基礎弱的學生則跟不上進度,產(chǎn)生畏難情緒。
針對這一問題,我在后續(xù)的鞏固課中設計了分層任務:基礎層以“補全括號”“判斷運算順序”為主,如“給‘18÷3+6’添上括號,使先算加法”,幫助學生強化括號的作用;提高層設計“兩步算式改綜合算式”的`練習,如“先算15-9=6,再算30÷6=5”,引導學生思考何時需要添加括號;拓展層則給出“24÷()+3=7”這類逆向問題,鍛煉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同時,我安排小組互助,讓基礎好的學生擔任“小老師”,幫助同伴分析錯誤原因。課后作業(yè)也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經(jīng)過調整,課堂參與度明顯提高,基礎弱的學生逐漸克服恐懼,基礎好的學生也能獲得更多挑戰(zhàn),真正實現(xiàn)了“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數(shù)學上得到發(fā)展”。
《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反思 10
在課堂練習環(huán)節(jié),我曾因學生頻繁出現(xiàn)“運算順序錯誤”而焦慮,急于糾正答案卻忽略了錯誤背后的教學價值。比如有學生計算“(12+8)÷5”時,錯誤地先算“8÷5”,再算“12+1.6”;還有學生計算“3×(4-2)”時,寫成“12-2=10”。起初我只是直接指出錯誤,讓學生訂正,但類似錯誤反復出現(xiàn)。
課后我反思:學生的錯誤并非單純的“粗心”,而是對“括號與運算順序的`關聯(lián)”理解不透徹。于是在后續(xù)教學中,我將這些典型錯誤整理成“錯題案例”,讓學生當“小法官”,分析錯誤原因。例如展示“(12+8)÷5”的錯誤解法后,引導學生討論:“這個同學為什么會先算8÷5?他可能忽略了什么?”學生紛紛發(fā)言:“他忘了括號里的要先算完,應該先算12+8=20,再算20÷5”“他可能把括號當成了裝飾,沒明白括號的作用”。通過主動分析錯誤,學生對運算規(guī)則的記憶更加深刻,后續(xù)練習中的錯誤率大幅下降。這次反思讓我意識到,學生的錯誤是寶貴的教學資源,教師應善于利用錯誤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而非單純糾正,這樣才能讓課堂生成更有價值。
《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反思 11
傳統(tǒng)的混合運算教學多以“講解規(guī)則—例題示范—練習鞏固”為主,課堂氛圍沉悶,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在本課初始教學中,我也沿用了這種模式,發(fā)現(xiàn)學生雖能配合,但眼神缺乏專注,練習時容易走神。比如在講解“36-(12+8)”時,部分學生低頭玩文具,對運算過程毫無興趣。
為改變這一現(xiàn)狀,我嘗試引入多樣化的教學形式。首先,設計“括號尋寶”游戲:在黑板上呈現(xiàn)多個無括號算式,如“24÷4+2”“18-6×2”,讓學生分組討論“添加括號后能得到哪些不同結果”,并上臺標注括號位置,計算結果,哪組找到的`結果多則獲勝。學生為了找到更多答案,積極思考括號的不同位置,在游戲中加深了對“括號改變運算順序”的理解。其次,利用多媒體動畫展示小括號的“作用”:用卡通人物形象將小括號比作“指揮家”,當算式中出現(xiàn)“指揮家”時,所有數(shù)字都要聽從“指揮家”的安排,先算括號里的內容。生動的動畫讓學生快速記住了運算規(guī)則,課堂氛圍變得活躍。此外,還布置了“家庭數(shù)學任務”,讓學生用含小括號的算式記錄家人一天的支出或購物情況,將數(shù)學與生活結合。通過豐富教學形式,學生的學習興趣明顯提升,主動參與度提高,教學效果也事半功倍。
《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反思 12
在教學過程中,我最初只關注“含小括號的混合運算”這一單一知識點,未能將其與前后知識建立聯(lián)系,導致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處于孤立狀態(tài)。比如在學習“(25+15)÷8”時,學生雖能正確計算,但對“為什么要學習含小括號的運算”“它與之前學的無括號運算有什么區(qū)別和聯(lián)系”缺乏清晰認知,無法形成完整的知識框架。
課后我梳理了混合運算的知識脈絡:學生此前已掌握“先乘除后加減”的無括號運算規(guī)則,本課學習的“含小括號運算”是對運算順序的補充和拓展,后續(xù)還將學習含中括號的運算,三者共同構成混合運算的完整體系。因此,在后續(xù)的`復習課中,我設計了“運算順序進化史”的梳理活動:先讓學生回顧“一步運算”(如15+8),再到“無括號兩步運算”(如15+8×2),明確“先乘除后加減”的規(guī)則;接著引入“含小括號運算”(如15+(8×2)),對比兩者的差異,說明小括號的“優(yōu)先級”;最后預告“含中括號運算”(如[15+(8×2)]÷3),讓學生初步感知運算順序的逐步復雜。同時,通過“算式變形”練習,如將“5×6-2”改寫成“先算減法再算乘法”的算式(5×(6-2)),讓學生體會知識間的轉化與聯(lián)系。經(jīng)過梳理,學生不僅鞏固了本課知識,還對混合運算的整體體系有了清晰認識,為后續(xù)學習打下了堅實基礎。這次反思讓我深刻體會到,數(shù)學教學需注重知識的連貫性,幫助學生構建系統(tǒng)化的知識網(wǎng)絡,才能讓學習更具邏輯性和整體性。
【《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反思】相關文章:
《混合運算》的反思04-13
《混合運算》07-28
《混合運算》的反思合集(15篇)04-13
《混合運算》的反思(集錦15篇)04-13
運算03-11
含有青字的詞語03-05
含有比喻的詞語03-04
含有土金水的女孩名字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