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簡介
周瘦鵑,鴛鴦蝴蝶派的重要代表作家。該流派主張文學(xué)重在消閑,與“五四”新文學(xué)步調(diào)頗不一致。周瘦鵑戲劇、散文、譯作等方面都有成就,而其哀情小說,雖深度尚欠,然有一定的反封建意味。
二、題目簡析
杜鵑既是花名,也是鳥名。杜鵑花也叫映山紅,春天到來時,紅艷艷簇滿枝頭,為春天增添了幾分盎然生機(jī);而杜鵑鳥的叫聲,則帶有淡淡的哀愁和幾許的悲涼。一個是紅艷秾麗,一個是哀聲陣陣,這樣看似不和諧的兩個事物,作者卻讓它們同時出現(xiàn)在題目中,讓人感到新奇。
三、文章主旨與思路
本文篇幅雖短,但情味深長。開篇交代自己名字的由來,然后順勢交代人們由杜鵑引發(fā)的不同情感。然后作者從友人題詩、杜鵑興農(nóng)、古人傷歸等方面,寫各種情境下人們的感受,最后點明人們聽杜鵑鳴叫而悲哀多半是一種心理作用,希望人們用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杜鵑,對待人生。
四、能力訓(xùn)練
(一)理解文中關(guān)鍵語句的深意。
1、“往年之友馬孟容兄給我畫杜鵑和杜鵑花,題詩也有‘訴盡春愁春不管,杜鵑枝上杜鵑啼’之句,句雖平凡,我卻覺得別有情味!边@一句中別有情味是怎樣一種情味?
2、“它的啼聲哀切,也許是出于至誠,含有‘垂涕而道’的意思,好使田家提高警惕性,不要耽誤了農(nóng)事”這種解釋跟古人聽了心酸有什么不同意味?
3、“我以為杜鵑聲并不悲哀,為什么古人聽了要心酸,要斷腸,多半是一種心理作用吧?”古人的心理和現(xiàn)代人的心理有什么不同了?
(二)閱讀下面的短文,完成1-5題。
杜鵑
郭沫若
杜鵑,敝同鄉(xiāng)的魂,在文學(xué)上所占的地位,恐怕任何鳥都比不上。我們一提起杜鵑,心頭眼底好像有說不盡的詩意。它本身不用說,已經(jīng)是望帝的化身了,有時又被認(rèn)為薄命的佳人,憂國的志士;聲是滿腹相思,血是遍地躑躅;可憐,哀婉,純潔,至誠……在人們心中成了愛的象征;這愛的象征似乎已經(jīng)成為民族的感情。而且,這種感情還超越了民族的范圍,東方諸國大都受了感染,例如日本,杜鵑在文學(xué)上所占的地位,并不亞于中國。然而,這實在是名實不符的一個最大的例證。杜鵑是一種灰色的鳥,毛羽并不美,它的習(xí)性專橫而殘忍。杜鵑是不善于營巢的,也不孵卵哺雛。到了生殖季節(jié),產(chǎn)卵在鶯巢中,讓鶯替它孵卵哺雛,雛鵑比雛鶯大,到將來長成時,甚至比母鶯還大。鵑雛孵化出來以后,就將鶯雛擠出巢外,任它啼饑號寒而死,它自己獨霸著母鶯的哺育,鶯受鵑欺而不自知,辛辛苦苦哺育著比自己還大的鵑雛,真是一件令人不平,令人流淚的情景。想到這些實際,便覺得杜鵑這種鳥大可以作為欺世盜名的標(biāo)志了。然而杜鵑不能任其咎。杜鵑就是杜鵑,它并不曾要求把它認(rèn)為佳人志士。人的智慧和鶯的差不遠(yuǎn),全憑主觀意象而不顧實際,這樣的例證多的是。因此,過去和現(xiàn)在都有無數(shù)的人面杜鵑被人哺育著。將來會怎樣呢?鶯雖然不能解答這個問題,人是應(yīng)該解答的。
1、第一自然段,第一層應(yīng)劃分在哪里?用“|”號在原文中標(biāo)出。
2、為什么說“杜鵑這種鳥大可作為欺世盜名的標(biāo)本了”?(不超過30字)
答:
3、文章用對比寫法有什么作用?(不超過15字)
答:
4、“鶯哺鵑雛”的故事暗指什么樣的社會現(xiàn)象?短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第一問不超過40字,第二問不超過25字)
答:
5、下面說法不正確的三項是()
A、“杜鵑,敝同鄉(xiāng)的魂”、“人面杜鵑”、“杜鵑不能任其咎”中三個“杜鵑”所指的對象各不相同。
B、“杜鵑,敝同鄉(xiāng)的魂”與“它本身不用說已經(jīng)是望帝的化身了”這兩句話中的“魂”和“化身”的基本意思是相同的。
C、“萇弘化碧,望帝啼鵑”(《竇娥冤》)和“其間旦暮聞何物?
杜鵑啼血猿哀鳴”(《琵琶行》)兩例是杜鵑被認(rèn)為“薄命佳人,憂國志士”的恰當(dāng)例證。
D、“這樣的例證多的是”是指人們對那些“人面杜鵑”的欺騙缺乏認(rèn)識的例證。
E、文章最后的意思是要我們對這個問題作出明確的回答。
[杜鵑枝上杜鵑啼 教案教學(xué)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1.杜鵑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