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時 3課時
一、教材內容分析
我選的課題是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11課《春》。本單元要點是引導學生品賞精彩生動地文學語言,神游優(yōu)美深遠的詩化意境,培養(yǎng)審美意識,審美情感和審美想象!洞骸肥且黄娨獍蝗坏氖闱樯⑽模髡咭郧逍聝(yōu)美的語言引導人們去欣賞大地回春的特有景象,并感受到春天所帶來的蓬勃生機與無限希望。它在選材和謀篇上緊緊扣住春天的特征,在語言的技巧上也充分體現(xiàn)了這一點。因此《春》作為第三單元第一篇課文是有其道理的。由《春》開始,繼而學習后面的幾篇課文,來加深人們熱愛自然的感情也是有好處的。
二、教學目標(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知識目標:
A、揣摩欣賞文中準確而生動的語言。
B、學習作者對景物的細致觀察和抓住景物特點描寫。
(2)能力目標:
A、引導學生品味作者用詩一般的抒情筆調、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春天。
B、引導學生通過朗讀理解文章內容,把握作者情感。
C、學習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運用。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準確把握作者的情感脈絡,體會字里行間濃郁的情味,培養(yǎng)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我在這里確定以上三個目標體現(xiàn)了“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并重的教學理念。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過抒情散文,但具體的學習全篇都是寫景的抒情散文還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導學生通過誦讀時停頓的長短、讀音的輕重、語速的快慢和語調的抑揚來傳達內心的感受,享受審美樂趣。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教學方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內外結合,充分利用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我主要是采用是誦讀教學法,本文是篇美文,語言簡潔明快、形象生動、有很強的節(jié)奏感。宋代朱熹曾經精辟地闡述說:“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近,熟讀而精思。字得其訓,句索其旨,未得于前則不敢求其后,未道乎此則不敢志乎彼。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 “注意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教學環(huán)境及資源準備
PPT課件、錄音機、示范朗讀帶、配樂帶。
六、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
一、設境切入 1、用多媒體展示春天的景色。學生看多媒體展示,看到什么景物?這是什么季節(jié)?
2、學生介紹作者,老師補充。
1、學生看展示。
2、學生說看到什么,是什么季節(jié)。
。场W生介紹作者。并讓學生告訴大家是怎么搜集到的,讓學生學習搜集的方法。 1、激發(fā)學生興趣,加強和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讀中理解 1、教師配樂背誦《春》,學生對照課文邊聽邊默讀。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的語氣,并用鉛筆畫出生字新詞。
。、合作、交流,老師引導,學生共同解決生字詞。
。、齊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5、思考:《春》描繪了哪幾幅圖?用概括性的語言回答?(若學生對第一個問題不能回答,就把問題縮小“請同學們找出描繪春天景色的句子”然后再引導用三個字歸納: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分別展示這幾幅圖的課件。
。、請同學們看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引導學生歸納并明確:盼春──繪春──贊春 1、學生認真聽背誦。
。、學生自由讀,并劃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詞。
3、學生紛紛說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師生共同釋疑。
。础W生齊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怠W生合作交流,最后推薦代表回答?凑n件展示,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丁W生快速看書并歸納回答,作好筆記。 1、因為這篇散文要求學生背誦,老師一開始就能熟練而有感情地背誦能使學生喜歡,并也用心去完成。
2、對生字詞的理解是靠學生自主學習,互助解決。培養(yǎng)學生合作能力。
。、培養(yǎng)學生概括能力和整體感知的能力。
。、培養(yǎng)學生作筆記的習慣
三、讀中探究 1、請同學們找出你喜歡的句子或段落來讀,并說出你喜歡的原因。(估計學生會找出一些修辭句式,老師可見機點撥,完成教學重點。)讓學生找出不同的語段來分析。
。、“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一句,可否將“粉的像霞”一句放在前,因為杏花在桃花前開? 1、學生紛紛去試著讀,并選出自己喜歡的語段。
2、學生討論,大膽質疑。
1、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
2、讓學生敢于質疑。
四、說中升華 1、齊讀課文,結合課文來說這課你學到些什么?
2、請同學們用本文所用的修辭選一至二樣說一句話或一段話。如以“春天像……,像……,像……”或“……像……”等句式。不用這些句式,只要能用上相應的修辭手法也行。
。、本文是朱自清寫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描繪《春》的佳作,同學們還知道哪些描繪春的詩文呢?說出來我們共享吧! 1、學生說。(可能學生會說出描寫的作用、寫作特點、修辭的運用、語言的特點等)
。病W生先寫在筆記本上再說。
3、學生說出有關描繪春的詩文。(如白居易的“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志南和尚的“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陸游的“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等) 1、由讀到說,把知識內化。
2、培養(yǎng)學生積累的能力。
五、小結作業(yè) 1、學生小結,老師補充。明確:本文作者通過對春的描繪,使我們?yōu)槟敲利惖拇汗馑兆,為那洋溢的詩情所感染,我們更加熱愛大自然的絢麗風光。同時,我們還學會了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體會到優(yōu)美的語言。
2、作業(yè):① 摘抄好詞好句。② 熟讀課文,并背誦課文。③ 搜集有關朱自清的名篇及描繪春的詩文,抄在筆記本上。
學生從文章內容、藝術特點、修辭手法等方面歸納小結,教師整合、補充,教給學生歸納的方法。
1、教給學生歸納課文的方法。
2、培養(yǎng)積累和搜集資料的能力。
教學流程圖
七、教學評價設計
一 教法得當,有啟發(fā)性,教學手段使用好,教學效果好。1、課前準備充分
這是天祝藏族自治縣民族中學的教師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的參賽教學設計。此設計有對課文的把握,有教材分析,明確課文在教材中的地位;按新課程的要求,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確立教學目標;把教學流程設計為設境切入、讀中理解、讀中探究、說中升華、小結作業(yè),也是符合課文教學實際的;教學過程用表格的形式,有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較充分地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我覺得,教師的范背、以語言為訓練重點、加強朗讀、重視積累是此設計的亮點所在。值得改進的地方,一是教材的分析不到位;二是三維目標確立,需要整合和聚焦;三是教和學的思路還不夠明晰,應該和文章的思路、結構以及學生的閱讀思維一致;四是對文章的情感和想象應更加重視。
八、幫助和總結
東東
[《春》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2.朱自清《春》教案
5.《春》教案怎么寫
9.春朱自清電子教案
10.《春》朱自清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