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語中表示顏色詞語的差別
1,“絳、朱、赤、丹、紅”的區(qū)別
“絳、朱、赤、丹、紅”五個詞都表示紅色,按其由深到淺的不同程度排列,“絳”的程度最深,《說文》:“絳,大赤也!北玖x是:“深紅色”!爸臁钡某潭绕浯危墩f文》:“朱,赤心木,松柏屬!北玖x是:“赤心木”,后用來指“朱色,大紅色” 。“赤”本義是“火的顏色”,即紅色!暗ぁ北玖x是“辰砂,朱砂”,后表示“紅色,赤色”!凹t”的程度最淺,《說文》:“紅,帛赤白色也!北玖x是:“粉紅色!钡胶髞恚凹t”和“赤”沒有區(qū)別。
2,“青、蒼、碧、綠、藍”的區(qū)別
“青、蒼、碧、綠、藍”五個詞在現(xiàn)代漢語中都是形容詞,表示顏色。但在古代漢語中是有區(qū)別的。“青”古代和現(xiàn)代都表示“藍色”,“蒼”的本義是“草色”,表示“深藍色”或“深綠色”,程度最深,“碧”的本義是“青綠色的玉石”,表示“淺藍色”或“淺綠色”,這三個詞本來是有區(qū)別的,有時也可以混用。如青天又叫蒼天,青草也叫做碧草,青苔也叫做蒼苔!熬G色”和“青色”意義相差較遠,混用的較少。“藍”在上古漢語中只作為“蓼藍”的意思,是名詞,后來才具有“藍色”的意思。
[古代漢語中表示顏色詞語的差別]相關文章:
8.表示看的詞語摘抄
10.描寫春天顏色的詞語和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