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靠,不可不靠
作者:杭州二中鄭宏
人類是一種講究理智與感情的動物,在認知事物時,人們總是期望在兩者之間獲得某種平衡,事實上在更多時候,人們很容易走向一極--或是感情蒙蔽了理智,或是理智脫離了感情。其實,光從感情這一角度出發(fā),感情對于事物的認知是一種不可靠又不可不靠的關(guān)系,也就是說,人們在認識事物時,應(yīng)該持有這樣一種態(tài)度:在理智允許的基礎(chǔ)上,做到通情達理、有情有義。感情的親疏遠近對于人們判斷、認知事物的能力是有很大影響的。依靠感情判斷、認識事物有其不確定性和風(fēng)險性,這與個人的品德修養(yǎng),與環(huán)境氛圍有很大關(guān)系,因此,并不完全可靠。譬如,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常聽到“感情用事”怎么怎么壞事兒,也常見到某某徇私舞弊,某某領(lǐng)導(dǎo)提拔小舅子,某某單位評先進又是領(lǐng)導(dǎo)的親戚,這些就是感情扭曲了一個人判斷能力、蒙蔽了人的理智的實例。笛卡爾在《心靈的感情》中寫道:“一個人為感情所支配,行為便沒有自主之權(quán)!倍鴽]有自主行為能力的人,自然是要犯錯誤了,特別是這個人位高權(quán)重時,就會給國家、社會帶來不幸。也許還有人會說,正直的人是不會被感情的親疏遠近蒙蔽的。這種看法是絕對錯誤的,歷史上不論是偉人還是小人,都有因感情而誤事的時候。因此,感情的不可靠性每個人都有,有所區(qū)別的只是正直的人會更多地以理智來判斷認知。但是,一個凡事都很理智的人又會怎樣呢?沒有情感,沒有人性的光輝,有誰愿意和這樣的冷血人相處呢?帕斯卡爾的《思想錄》中寫道:“理智的最后一步,就是要承認有無限的事物是超乎理智之外的!币簿褪钦f,在許多時候,不光是理智,人們也必須依靠感情來認知事物,這同樣符合人類思維的原理。如題中所舉的例子,宋國的富人對于同樣一句話,為何偏偏相信兒子而懷疑鄰居呢?也許古往今來,許多人都對此一笑了之。但仔細想來,也并非全無道理,富人正是從理智與感情兩個方面出發(fā),得出這個結(jié)論的:從理智上來說,富人的兒子是家里人,要錢可以直接向父親拿,沒有作案的動機;而鄰居是外人,又偏偏是個知情者(知道墻被損壞了),嫌疑的確很大。而這些結(jié)論的得出,是與富人對兒子及對鄰居從感情上的了解分不開的,正是因為富人父子關(guān)系親近,而富人與鄰人關(guān)系疏遠,富人才會得出此結(jié)論;又假如富人的兒子對父不孝、父子關(guān)系疏遠,或者富人與鄰居是至交、關(guān)系親密,那富人可能就會得出相反的結(jié)論了。我們對于與自己不熟悉的人,當(dāng)然要采取謹慎的態(tài)度,先懷疑再調(diào)查;同時,也當(dāng)然要信任自己熟悉的人。同樣,在處理某些問題時,從理智上分析結(jié)論并不惟一,通過某些個人感情的輔助,是可以得出合情合理的推論的。從這一點來說,感情的親疏遠近對人們的認知是有幫助的--不可不靠!安豢煽,也不可不靠”,這句挺拗口的話正說明了感情是正確認知事物必要卻不絕對的條件,在認知、判斷事物的過程中感情與理智缺一不可,這正如雨果說的“邏輯只是理智,感情往往是良心;前者是從人類本身來的,后者是天上來的。”最后,“所有的感情在本性上都是好的,我們應(yīng)避免的只是對它們的誤用和濫用。”笛卡爾也告訴我們在認知事物時,應(yīng)謹慎地基于理智,輔以情感,努力使感情的親疏遠近在認知事物的過程中發(fā)揮正面的作用。
特級教師金功發(fā)簡評:
一個十分別致的標題引出了一個鮮明的觀點--在認知、判斷事物過程中,理智固然重要,情感卻更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從分析寓言本身所蘊含的合理性、科學(xué)性開始,有事實有推導(dǎo),周密而充分地論證了“親”與“近”之類的情感因素的重要性。笛卡爾、帕斯卡爾、雨果等名人的言論顯示了作者相當(dāng)?shù)闹R面,更為論證增添了理性的光輝。本文雖在場外,但也是在50分鐘時間內(nèi)完成的,實屬不易。擬評49+6=55分。
[不可靠,不可不靠--保送生寫高考(全國卷)作文]相關(guān)文章:
1.不可思議造句
2.非不可的造句
5.急不可待造句
6.遙不可及造句
7.堅不可摧造句
9.不可名狀造句
10.渴望而不可及造句